跨界研思拓新域,知行并进绘新篇——2025春期研究性学习成果总结

2025-04-14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研究性学习逐渐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2025年春,在校委会的统筹部署下,我校面向高一、高二年级学生全面开展了研究性学习活动。

     此次研究性学习活动涉及高中全学段13门学科,学生们积极参与,共计收到384份研究性学习成果。学校组织了由各学科教师组成的综合实践专家评审组,对学生们的成果进行评选。评委老师们秉承着对学术的敬畏之心和对学生的尊重,反复审读、认真研究、慎重评价,在高一年级上交的成果中,评出一等奖10份,二等奖6份,三等奖5份;在高二上交的作品中,评出一等奖83份,二等奖166份,三等奖101份。

      本次研究性学习活动,同学们积极参与,展现出诸多亮点:

      一、学会了深入理解和运用研究性学习的理念

在研究过程中,大部分学生能够积极参与研究,主动提出问题和假设,并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最终得出创新性结论、提出合理化建议。比如刘俊玮等同学的《基于深度学习的垃圾自动分类系统》,探索如何用人工智能和编程一类的“大”技术,解决好“垃圾分类”这一生活中的“小”问题,通过科技让生活变得更美好;忽仪然同学用废旧材料自制简易版电磁炉的实践,展现出将知识转化为实践的能力;殷锦帆同学的《南阳城市园林绿化现状调查》关注我们身边的生态环境,体现出对生物知识的研究与运用。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们对研究性学习理念的理解和运用日趋完善,展现出了较高的科学素养和出色的实践能力。

      二、研究视角的多样性与研究方法的科学性

   独特的研究视角能够催生出新的见解和观点,科学的研究方法则能确保研究成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比如李敖和刘安琪同学采用了理论推导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斐波那契数列这一数学概念的实际应用;孙嘉桧同学从家庭清洁使用的洗涤用品入手,通过信息收集、辨别和分析,深入探究清洁效果的提升;王东辉等同学立足生产需要,想到用抽气方法解决热电机组调峰问题;邱韵菲等同学出于对老人需求的关心提供了一种助力马桶的设计方案;张新源等同学出于对大时代和“人”的价值的思考,探究了AI时代如何坚守人文精神;鲍泓帆等同学选取八大宛药中的山茱萸,探讨了中医药文化经久不息的审美魅力。各课题组大都能够清晰地阐述自己的研究视角和方法,并通过实际案例或数据展示,取得良好的预期效果。

      三、团队合作与创新精神的充分展现

      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最核心的能量源泉。学生们需要在成果中展示自己的团队合作过程,包括分工合作、协调沟通、解决冲突等方面。同时,还需要展示自己的创新能力,包括提出新的观点、尝试新的方法、解决复杂问题等。这一点在《关于居民区电动车飞线充电和楼道充电带来的危害及防治措施》、《粉笔改进和粉尘处理》、《如何将万德隆打造为胖东来式超市》、《AI时代如何坚守人文精神》、《中国社会还需要礼治吗》、《有匪君子,如玉如璧——探南阳玉文化》等课题的研究中尤为凸显。实地调查中,学生们关注民生、聚焦热点、心系人文,展现出了优良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令人赞叹的创新能力。

      评审组各学科老师也对此次研究性学习成果发表了看法:

      评审组薛艳娟老师说:“通过课题研究,同学们领略到了数学作为科学之王的魅力和地位,埋下了探求科学真理和弘扬祖国文化的种子。作为初涉课题研究的高中生,同学们在研究方法、研究深度、规范表达上还有欠缺,但热情与真诚是成功的良好开端,相信同学们在实践研究的路上越走越远。”
 
      评审组董传博老师说:“在评选寒假研究性成果的过程中,我愈发真切地感受到了学生们不一样的思维和不一样的视野。学生们思维独特、视野开阔、学以致用、关心实事。从他们身上我俨然看到了未来科学家、工程师们的影子。”

      评审组杨献从老师指出优秀研究成果的标准是生活意识、科学思维、信息共享和创新精神,并充分肯定了学生们的学科素养与实践能力。

      评审组张君君老师称赞同学们选题多元、态度严谨,虽部分小组研究深度有待加强,但积极探索的精神值得鼓励。

      评审组张林老师说:“我感受到了同学们对新兴科技的好奇与热情,尤其是人工智能和编程等方面的探索与实践,希望同学们保持好奇与热情,积极拥抱新的科技并融入生活和学业。”

      祝贺以下同学荣获奖项(仅显示成果主持人姓名,排名不分先后):

高一年级一等奖获奖名单

马一涵、田曼琳、鲍泓帆、耿涵雨、刘春雨、郑轲文、张展硕、柳婙茗、张耀娆、孟庭羽

高二年级一等奖获奖名单

胡景睿、王茗苇、王一、王浩然、顾怡一、费凌峰、王心悦、李虹蒂、吕梦柳、乔鹏飞、吴宇斐、张怡扬、王子豪、冯暄雯、忽仪然、李彬、王俊壹、程绍函、张子涵、王琳琅、张越俊、张静怡、王天扬、刘安琪、张傲琳、秦晟焱、李果锦、乔纪远、张劭良、杜政阳、罗兴宇、曹恣瑜、罗晗语、方含墨、张新源、刘俊玮、李敖、王怡婷、王紫怡、廉惟允、邱韵菲、马子博、程子豪、朱睿博、俞俊豪、王祥云、张文威、文一楠、王思晨、侯容、王元灿、徐凌焱、朱嘉翔、申佳璇、郭奕辰、李佳芸、朱昱成、孙嘉桧、赵挹迪、陈佳鑫、张梦语、靳棋儒、赵紫乔、法婉瑜、胡卿豪、王仕婷、史欣仪、李宇真、崔恒嘉、王东辉、李佳锴、韩玉典、许健明、王鹏翔、张恒铭、庞博容、邢忆凡、胡志伟、张智勇、刘东蔚、乔泽中、杨昊天、郑佳隽

      二、三等奖获奖名单会在一、二年级校区公示栏公示,此处不再一一展示。

本次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不仅为我校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研究能力的平台,也激发了他们进一步探索未知、追求卓越的学术热情;更是我校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生动实践。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今后我校将继续加强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组织和指导,为学生们提供更多的学术资源和支持,让他们在科技创新之路上行稳致远!


阅读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