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高中教育将有这些大变化

2020-05-01
自2020年春季学期起,河南省将调整公办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标准,省辖市市区和济源示范区普通高中每生每年不低于1200元,县城和农村地区每生每年不低于1000元,特殊教育学校和随班就读残疾学生每生每年不低于6000元……
 
  1月10日,近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实施意见》(下称《意见》),河南将在推进高中教育上开展系列举措。
 
  目标
 
  三年内,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将全面实施
 
  到2022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进一步完善,立德树人落实机制进一步健全。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全面实施,符合新课程要求的教学管理机制基本完善,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基本建立,师资得到有效保障,办学条件明显改善,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健全,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
 
  《意见》指出,河南省将实施普通高中“1256工程”,重点培育100所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省级示范校、200所普通高中省级示范性教学创新基地学校、500个普通高中省级示范性学科,设立600项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研究课题。
 
  实施
 
  遴选200所普通高中省级示范性教学创新基地学校
 
  围绕新课程改革,遴选200所普通高中省级示范性教学创新基地学校,围绕课程体系建设、教学环境创设、教学方式改革、课程资源开发等进行研究与实践,开展校长、教师挂职交流和跟岗学习,对口帮扶薄弱高中。
 
  遴选500个普通高中省级示范性学科
 
  遴选500个普通高中省级示范性学科,开展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实践探索,带动全省学科教学水平整体提升。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构建以师生为中心的智慧教育教学环境。
 
  设立600项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研究课题
 
  围绕新课程实施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设立600项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研究课题,力争形成一批优秀成果并推广应用。
 
  要强化教研专业支撑作用,完善教研体系,创新教研方式,打造共建共享的教科研服务工作平台,建立高校、教科研机构与普通高中协同研究机制。
 
  遴选100所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省级示范校
 
  深入开展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省级示范校创建活动,遴选100所办学特色鲜明、文化内涵丰富、课程丰富多样、教学方式灵活、评价科学有效、办学绩效突出的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省级示范校。
 
  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普通高中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校园文化建设推动学校办学水平提升,培育良好育人生态,形成独特办学风格。
 
  改革
 
  深化考试制度改革
 
  深化考试命题改革,优化考试内容,创新试题形式,科学设置试题难度,加强命题队伍建设,提高命题质量,重点加强对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完善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系统。
 
  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纳入综合素质评价外,国家课程方案规定的其他科目均实行合格性考试,由省教育厅制定统一考试方案。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的学业水平选考科目考试内容为必修和选择性必修内容。
 
  推行校长职级制改革
 
  积极推行校长职级制改革,拓展职业发展空间,提高校长队伍专业化水平。加大校长培训力度,提高培训质量。加强对校长的考核评价,完善优胜劣汰机制,督促其提高素质能力。
 
  有序推进选课走班
 
  学校要在保证每个学生达到共同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分类分层设计可选择的课程,满足学生不同发展需要;要加大班级编排、学生管理、教师调配、教学设施配套等方面统筹力度,为走班教学提供保障。探索行政班和教学班并存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加强走班教学班级管理和集体主义教育,强化任课教师责任,充分发挥学生组织自主管理作用。
 
  开齐开足各类课程 学生掌握1~3项体育技能
 
  普通高中要按照国家和河南省课程设置要求,合理安排三年各学科课程,开齐开足体育与健康、艺术、综合实践活动和理化生实验等课程。
 
  在课程建设方面,要将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落实到教育改革与教学实践中,转化为教师可执行、学生可接受的教育教学设计和行动方案。同时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开设丰富多彩的特色课程,供学生选修。鼓励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学校课程互选、学分互认、资源互通,促进普职融通。
 
  《意见》强调,学生培养应“五育”并举。统筹课堂学习和课外实践,提升智育水平。强化体育锻炼,丰富运动项目和校园体育活动,使学生掌握1~3项体育技能。重视劳动教育,统筹开展生产性、服务性和创造性劳动,实现知行合一。
 
  优化
 
  完善教学管理
 
  加强课程实施管理,建立课程实施监测制度,落实校长主体责任,强化责任追究。建立与选课走班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构建行政班与教学班、班主任制和导师制有机结合的班级管理制度。
 
  减少高中统考统测和日常考试,加强考试数据分析,认真做好反馈,引导改进教学。严格学分认定管理,对未按课程方案修满相应学分的学生,不得颁发高中毕业证书。
 
  加强学生发展指导
 
  制定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意见,指导学校开设覆盖三个年级的学生发展指导课程,并纳入必修内容。
 
  普通高中要明确指导机构,建立专兼结合的指导教师队伍,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指导机制。高校要以多种方式向普通高中介绍专业设置、选拔要求、培养目标及就业方向等,为学生提供咨询和帮助。注重利用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社会资源,定期组织学生开展职业体验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保障
 
  2021年年底前全面消除普通高中大班额
 
  在按照国家规定标准完成教职工配备的基础上,2021年年底前再增加10%以上的公办普通高中教师,满足选课走班教学需要。完善普通高中学校建设规划,制定优惠政策,建立“绿色”通道,加快项目审批和工程建设进度,扩充教育资源,2021年年底前全面消除普通高中大班额,配齐所有选课走班教室。
 
  调整全省公办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标准
 
  自2020年春季学期起,调整全省公办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标准,省辖市市区和济源示范区普通高中每生每年不低于1200元,县城和农村地区每生每年不低于1000元,特殊教育学校和随班就读残疾学生每生每年不低于6000元,确有困难地区可延至2022年春季学期执行。
 
  营造良好的高中教学环境
 
  将推进普通高中教育改革发展作为对市、县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估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对校舍资源建设、师资队伍保障、化解大班额、经费使用管理等方面进行重点督导,对存在问题的地方和学校要强化问责、限期整改。
 
  同时,完善对学校和教师的考核激励办法,严禁向学校下达升学指标或单纯以升学率评价及奖惩学校和教师,严禁炒作升学率和高考状元,严格执行教学计划,严禁超课标教学、抢赶教学进度和提前结束课程,严禁组织有偿补课,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
阅读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