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初为人母的朋友爱子送了我本书,叫《让孩子像孩子那样长大》,
一开始是拒绝的,可是随意翻了几页后,发现内容着实吸引人,我便认真地读完了此书。
作者钱儿妈是一位英语教育专家,从2016年就开始分享每天教养一对儿女的心得体悟,帮无数父母解除了育儿焦虑和困惑。
那么,父母究竟要怎样才能让孩子像孩子那样长大呢?结合钱儿妈的育儿理念,我整理出了父母们都需要做到的四点关键建议。
一、多主动和孩子说“我爱你”
爱,是人类一项特别美好的能力。我们从出生开始,渐渐学会了爱家人、爱朋友,然后爱伴侣,与其组成家庭,最后有了孩子,便将满心的爱放到他们身上。
我们要用心去爱孩子,借助语言还有行为,让孩子真真切切感受到我们的情绪。当他们感觉被爱,自然会对这个世界、对我们充满新的期待,也会更加自信、更有勇气。
中国人总是羞于表达,很少对伴侣、孩子说“我爱你”。钱儿妈则认为,“我爱你”这句话是人类所具有的所有宝贵情感的核心与结晶,它紧紧地将人与人联系在一起,它就是一个家庭向心力的源泉。
当你主动和孩子说这句话时,他就会对父母和家庭怀有十足的安全感,在情感上依赖你们,更懂得家人带来的意义;
当你经常和伴侣说这句话时,会让孩子知道父母之间彼此深爱,在他幼小的心灵里留下更多的美好与幸福感。
被爱的孩子更懂得如何去爱别人,被温暖的心也会积极向他人散播阳光和快乐。用心地爱孩子吧,让他们感受到被爱,让他们学会爱人。
二、陪孩子全身心投入地玩
孩子到底应不应该玩?很多父母在这个问题上,一直都存在分歧。
妈妈会觉得小孩要乖一点,重视学习和教育多一些,不能太贪玩,正所谓玩物丧志;而大多数的爸爸都会让孩子释放天性,甚至陪他们一起疯,一起闹。
玩是每个人的天性,大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孩子就更不用说了。他们当然应该玩,而且要投入地玩,尽情地玩。
陪孩子玩的过程需要家长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让自己和孩子融入到游戏里,创造一个可以参与的情境。这个过程是快乐尽兴的,还是无趣乏味的,全都取决于你的态度。
钱儿爸韩先生,就是一个喜欢陪孩子玩耍的家长。在他看来,陪孩子玩儿,家长更要全身心投入,要让孩子真切地感受到你的参与。
和孩子玩耍,也会慢慢调动你童心未泯的一面,让你变得细腻、敏感,重新唤起你对人对事的积极性和热情。投入地玩,对孩子的成长、还有你的生活都大有裨益,何乐而不为呢?
三、真正高级别的育儿方式
每个孩子生来都是好孩子,天生的秉性和所长会有不同,这种差异也无法起决定性作用,关键还得看父母如何培养。你施对肥,他自然可以长成笔直的参天大树;但倘若不成,原因必然就在你身上。
教孩子的方式有很多种,其中最不可取的便是放任式,他们说是让孩子自由发展,但不加节制必然导致孩子学无所长,甚至走上人生歪路。
而相对应的,有一种父母对孩子有清晰的规划和要求,教育方式总是难免苛责严厉,长期下来反倒让孩子透不过气。
真正高级别的育儿方式叫“形散神不散”,就是一种表面上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发展,但父母的规划性和目标性又极其明确。他们随时掌控孩子的方向和进度,用自己的行为引导着孩子根据时局做出新的改变。
这需要父母付出很多精力和时间才能做到,但倘若我们想让孩子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好孩子”,那么绝对不能偷懒敷衍了事。
四、和孩子好好说话,有多重要
说话每个人都会,但不是每个人都懂。人在心浮气躁的时候,更容易用语言伤害到身边最亲近的人,这种情况在育儿过程中最常见。
姐姐在遇事不顺的时候,对小宝说话往往都是“好了吗?你这么慢,妈妈不管你啦”、“成绩又这么差,除了玩,你还会什么”……诸如此类的。
父母略带打击和威胁的话用在孩子身上,会让他们感到害怕,失去安全感,这就是小宝质疑妈妈不爱他的根本原因。
和孩子说话的方式需要每个父母重视,你永远不知道哪一句冲动之言会在他们心灵上留下不可磨灭的伤害。
孩子和大人不同,他们更敏感、更脆弱,所以父母要懂得把握每句话的分寸。赞美孩子时,要发自内心,绝不能敷衍应付;孩子犯错了,不要立马就是一顿骂,要和他进行沟通,引导他们意识到错误,一起寻求解决之道。
多用爱代替责备,不要在言语里出现“我不要你了”、“你这么笨”等字眼,要让孩子知道虽然父母会因为你犯错而惩罚你,但依然爱你。
当你懂得和孩子好好说话,就不会产生那么多的烦恼和猜疑,给孩子一个温暖和谐的家庭环境,更有助于他们健康成长、快乐生活。
怎么和孩子相处,似乎没有一个标准,但每个父母最大的希望就是让孩子像孩子那样成长,活得纯粹、善良,保持内心的安定,又懂得和外界握手言欢。
我们要将更多的爱注入到他们身上,让他们享受幸福;我们也要让他们懂得爱人,学会把正能量传递给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