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要买种子,钱却被我追星败光了,怎么办?

2021-04-13
近些年,

青少年过度消费事件

一次次吸引着人们的关注,

其中一些事件的

额度之大和离奇程度

一次次挑战着人们的神经。

青少年过度消费不仅让人感到痛心,

背后的原因更值得学校和家长深思。

买种子的钱被“打投”败光

最近,

有一条关于追星的求助帖

在网络上引发了不小的波澜。

一名网友求助说,

年前家里人给了自己一些钱,

希望存放在微信里平时攒钱用,

但现在开春了需要耕种,

母亲便发短信

问能不能先转2000元买点种子。

“之前我手上有攒的三四千块钱,

但是最近全都给‘打投’什么的了,

(打投,即花钱为喜欢的明星投票打榜)

现在手里就200多块钱,

我应该怎么回妈妈?”

从帖子的内容来看,

这位网友的家境并不算富裕,

家里有2万多存款放在银行里,

母亲不舍得拿出来,

因为要是中途拿出来利息就没有了。

但她还不知道,

她让孩子攒的三四千元

早已被追星打投败光。

一边是两万块存款也要攒利息,

一边是三四千块钱都用于追星打投,

对于这位网友的求助,

评论区的网友一致表达愤怒。

用家里一年收入给主播刷礼物

浙江宁波市海曙区

一名8岁的小学生半小时内

给两个直播平台上的主播打赏共8万元,

家长发现后向两平台申请退款,

某音在申诉当日就退回所有3万多元,

而在某手平台打赏的近5万元多次交涉无果。

后经区司法局洞桥司法所援助,

历经7次交涉才向某手要回打赏。

“半小时内打赏8万元,

这是我们家一年的收入。”

常年在外打工的张先生

近日回家探望母亲和女儿时,

发现母亲手机里有十几条消费提醒短信,

张先生的母亲生活一向节俭,

经查询,

发现是8岁的女儿小雨(化名)所为。

原来,小雨常会用奶奶的手机上网课,

手机中安装有两个短视频APP。

小雨觉得好奇,

便用奶奶的手机号注册了两个平台的账号。

3月20日,

小雨上完网课后打开软件看直播,

“稀里糊涂”地点击屏幕上的礼物和充值按钮,

给主播刷礼物。

两个月不到,打游戏豪掷5万块

2020年4月,

四川成都的胡婆婆,

辛辛苦苦存下5万元,

打算用作自己和孙子的生活费、学费。

然而万万没想到,

4月3日,

胡婆婆去银行取钱时,

发现卡里的5万元只剩200多元!

胡婆婆很奇怪,

自己没有动过这笔钱,

家里人也不会动,

怎么突然钱就不见了?

找银行打印出流水才发现,

很多笔支出都是网上支付,

回家一问才知道,

是10岁的孙子路路打游戏花掉的。

路路今年上小学4年级,

爸妈离婚后,他一直和奶奶生活。

路路说,

这些钱他用于购买游戏里的装备。

而且,

路路一开始并没有银行卡的密码。

他骗奶奶说,

学校需要办理相关业务,

需要绑定银行卡,

这才让奶奶做了人脸识别,

将银行卡与路路自己的手机进行绑定。

于是,不到两个月时间,

路路在虚拟的游戏世界里

豪掷了5万块。

 13岁女孩花70万天价买画

4月7日,

“13岁女孩花70万买画”

这则新闻引起广泛关注。

这位女孩在数月之内

花高价找到多名画手约稿,

家长发现后,

要求画手们退还稿款,

纠纷四起。

在这个事件中,

“未成年”和“巨款消费”

两个元素挑拨着大众的神经,

话题随即在各大社交媒体平台引爆,

引发大批网友围观。

“70万事件”只是一个极端案例,青少年过度消费事件数不胜数......

未成年人跟风直播打赏、游戏充值、购物,这其中的金额让人心惊,很大程度上是由“沉迷网络,过度消费”的错误观念导致的。

事实上,针对这个现象,国家相关部门已采取措施。

2019年11月,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出《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其中,未成年人在网络游戏中过度消费问题也有体现。

《通知》规定,网络游戏企业不得为未满8周岁的用户提供游戏付费服务;

同一网络游戏企业所提供的游戏付费服务,8周岁以上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用户,单次充值金额不得超过50元人民币,每月充值金额累计不得超过200元人民币;

16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用户,单次充值金额不得超过100元人民币,每月充值金额累计不得超过400元人民币。

2020年9月15日,教育部联合中央网信办,召开了涉未成年人网课平台及网络环境专项治理视频推进会,会上也提到了部分未成年人沉迷游戏、过度消费等问题。

消费观从根本上说是受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制约,还受收入水平、物价水平、人口数量的影响。

过度消费是一种不健康的消费方式,非常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在现实生活中,国家提倡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也希望家长和学校向学生传达: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也是孩子学习成长的第一个港湾。

家长要注重对孩子的消费观教育。在生活中,家长可以践行勤俭节约的理念,让孩子明白金钱来之不易,不可随意挥霍的道理。

在沉迷手机问题上,家长则是孩子最好的表率,家长的一言一行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家长不妨以身作则,放下手机,多与孩子沟通交流。

同时,家长也要提高警惕,注意保管好银行卡密码、网络支付密码,以及防止不正当的人脸识别。
阅读人数: